咨询电话:17661336629
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中置式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03-16 10:46 来源: 作者:
中置式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尤其是一种中置式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中置式端头支架即在综采巷道中,端头支架分列巷道两侧,转载机在中间分布,现有的中置式巷道端头支架,很多也能实现支撑巷道顶板,通过推移千斤顶为转载机提供自移动力,因此中置式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矿山装置,在现有的中置式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中,因巷道宽度受限,现有的中置式端头支架大多为单排立柱,底座接底面积和顶梁支护面积都小,若直接加宽支架的底座和顶梁,势必要加宽巷道,这样就会增加很多成本,老塘侧有很大的垮落风险,需要采用单体临时支护。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中置式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置式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因此不在单独再增加临时支护,增加了支护的面积和提高了支护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后顶梁和后底座的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设置为与后顶梁联接并且作用在支护顶板点的前顶梁、设置为与后底座联接并且设置在支护地基点上的前底座、设置在前顶梁与前底座之间并且用于对前顶梁顶升的前伸缩立柱。

由于设计了前顶梁、前底座、前伸缩立柱和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通过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对支护点进行支撑,通过前顶梁增加支护面积,通过前底座和前伸缩立柱,对前顶梁进行支撑,不再中置式端头支架大多为单排立柱并且底座接底面积和顶梁支护面积都小,因此不在单独再增加临时支护,增加了支护的面积和提高了支护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附设深入采掘面支护的方式把用于顶板支撑点的前顶梁、用于地基支撑点的前底座、具有顶升作用力的前伸缩立柱和用于主体支护的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翻转展开深入采掘面支护的方式把前顶梁、前底座和前伸缩立柱与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掩护梁、掩护梁侧护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推移伸缩缸和移动座,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后顶梁侧护板、中间伸缩立柱和后伸缩立柱,

在后顶梁的右端头设置有掩护梁并且在后顶梁的左端头设置有前顶梁,在后顶梁上设置有后顶梁侧护板并且在掩护梁上设置有掩护梁侧护板,在掩护梁与后底座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并且在后顶梁与后底座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伸缩立柱和后伸缩立柱,在后底座的左端头设置有前底座并且在前顶梁与前底座之间设置有前伸缩立柱,在前底座的左端头设置有移动座并且在移动座与前底座之间设置有推移伸缩缸,在前底座上设置有刮板输送机并且在移动座上设置有巷道转载机。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顶梁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在后顶梁的端头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在后顶梁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左铰接孔部和右铰接孔部并且左铰接孔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伸缩立柱联接,右铰接孔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后伸缩立柱联接并且后顶梁的左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与前顶梁联接,后顶梁的右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与掩护梁联接并且后顶梁的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具有插孔的板状体,左铰接孔部和右铰接孔部分别设置为具有插孔的箱状体并且在后顶梁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后顶梁侧护板。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掩护梁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在掩护梁的左端头设置有连接耳,掩护梁的左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与后顶梁联接并且在掩护梁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掩护梁侧护板,掩护梁的连接耳设置为具有插孔的板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顶梁设置为矩形箱状体并且在前顶梁的右端头设置有连接耳,在前顶梁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插接孔部并且插接孔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前伸缩立柱联接,前顶梁的右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与后顶梁联接并且前顶梁的右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具有插孔的板状体,插接孔部设置为具有插孔的沉入凹槽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顶梁侧护板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后顶梁侧护板设置为沿后顶梁的侧面部向下延伸分布,后顶梁侧护板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顶梁侧护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掩护梁侧护板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掩护梁侧护板设置为沿掩护梁的侧面部向下延伸分布,掩护梁侧护板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掩护梁联接并且在掩护梁侧护板上设置有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第一孔体设置为与第一连杆联接并且第二孔体设置为与第二连杆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底座设置为船形体并且后底座设置为包含有底板部、侧面板部、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在底板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并且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联接,侧面板部分别设置在底板部的侧面部并且侧面板部设置为与底板部的侧面部联接,左连接部设置为与中间伸缩立柱联接并且右连接部设置为与后伸缩立柱联接,在侧面板部的左端头设置有第三孔体并且在侧面板部的右端头分别设置有第四孔体和第五孔体,第三孔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前底座联接并且第四孔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联接,第五孔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联接并且底板部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侧面板部设置为条形板状体并且侧面板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台阶体,左连接部和右连接部分别设置为具有插孔的箱状体并且第三孔体、第四孔体和第五孔体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前底座设置为包含有前节臂和后节臂并且前节臂设置为与后节臂铰接式联接,后节臂右端头设置为与后底座铰接式联接并且前节臂的左端头设置为与推移伸缩缸铰接式联接,前节臂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伸缩立柱铰接式联接并且前节臂和后节臂分别设置为端头具有连接耳的矩形箱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在第一连杆的端头和第二连杆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连接孔,第一连杆的左端头的连接孔和第二连杆的左端头的连接孔分别设置为与后底座联接并且第一连杆的右端头的连接孔和第二连杆的右端头的连接孔分别设置为与掩护梁侧护板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伸缩立柱、后伸缩立柱和前伸缩立柱分别设置为两节臂式液压缸并且在中间伸缩立柱的端头、后伸缩立柱的端头和前伸缩立柱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轴头部,中间伸缩立柱的端头的轴头部分别设置为与后顶梁和后底座转动式联接并且后伸缩立柱的端头的轴头部分别设置为与后顶梁和后底座转动式联接,前伸缩立柱的端头的轴头部分别设置为与前顶梁和前底座转动式联接,中间伸缩立柱和后伸缩立柱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并且中间伸缩立柱的中心线与后底座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5-9°,后伸缩立柱的中心线与后底座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5-9°并且前伸缩立柱的中心线与前底座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5-9°。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推移伸缩缸设置为两节臂式液压缸并且在推移伸缩缸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轴头部,推移伸缩缸的端头的轴头部分别设置为与前底座和移动座转动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移动座设置为托架体并且在移动座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连接耳,移动座的连接耳设置为与推移伸缩缸联接并且移动座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巷道转载机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后顶梁、后顶梁侧护板、掩护梁、掩护梁侧护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后底座与中间伸缩立柱和后伸缩立柱设置为按照双支撑点的方式分布并且后顶梁、后顶梁侧护板、掩护梁、掩护梁侧护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后底座、中间伸缩立柱和后伸缩立柱与前顶梁、前底座和前伸缩立柱设置为按照延伸支护面积的方式分布,前底座与推移伸缩缸和移动座设置为按照形成支撑移动座的方式分布并且后顶梁的中心线、掩护梁的中心线、后底座的中心线、中间伸缩立柱的中心线、后伸缩立柱的中心线、前顶梁的中心线和移动座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第一连杆和一个第二连杆设置为组成一组连杆部件并且两组连杆部件分别设置在掩护梁侧护板与后底座之间,一个前底座和一个前伸缩立柱设置为组成一组前支撑部件并且两组前支撑部件分别设置在前顶梁的侧面部,两个推移伸缩缸和一个移动座设置为组成一组支撑移动座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部分为三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包含后顶梁、顶梁侧护板、掩护梁、掩护梁侧护板、连杆、后底座等结构,采用三颗立柱支撑,后部两颗立柱,前部一颗立柱;后底座后部宽度1430mm,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带有双侧活动侧护板的结构能有效保护转载机并提升巷道老塘侧的安全支护面积,第二部分为单柱支撑式整体顶梁及底座的结构,包含整体顶梁和整体底座,采用单颗立柱支撑。后底座前部及前底座宽度为500mm,为转载机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方便运输煤炭,第三部分为推移座,与支架底座之间采用推移千斤顶连接,推移座与转载机通过销轴连接,第一部分的顶梁与第二部分的顶梁采用铰接轴铰接,第一部分的底座与第二部分的底座采用铰接轴铰接,第二部分的前底座与第三部分采用一颗推移油缸连接。在工作面使用时,转载机置于左右两架端头架之间。通过第三部分推移座与支架连接,由推移油缸提供自移动力。自移过程:支架升起支撑顶板,推移千斤顶伸出,将转载机推进800mm,支架降低,推移千斤顶回收,将端头支架拉近800mm,如此循环实现端头支架及转载机的推进,主结构部分为三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与整体顶梁和底座的铰接机构,有效支护老塘侧,能合理利用巷道空间,为转载机提供足够的安全空间,后部两颗立柱能有效支护老塘侧,掩护式机构后部掩护梁防护面积大,能有效防止老塘侧垮落引起的漏矸;前部一颗立柱,有效减少支架底座的宽度,为转载机让出布置空间,方便运输煤炭,靠近老塘侧的支架部分为三柱掩护式液压支架,两颗后部立柱支撑起后顶梁,后顶梁及其侧护板的宽度能覆盖巷道整个顶板,支护面积足够大,支护安全有效。掩护梁及其侧护板支护面积大,能有效防止老塘侧漏矸石。前部整体顶梁及底座为单排立柱,宽度小,两架之间中部空间大,利于中置转载机,方便运输煤炭。

在本技术方案中,附设深入采掘面支护的前顶梁、前底座、前伸缩立柱和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中置式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顶梁1、掩护梁侧护板4、后底座6和前顶梁8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1-后顶梁、2-后顶梁侧护板、3-掩护梁、4-掩护梁侧护板、5-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6-后底座、7-中间伸缩立柱、16-后伸缩立柱、8-前顶梁、9-前底座、10-前伸缩立柱、11-推移伸缩缸、12-移动座、13-刮板输送机、14-巷道转载机。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后顶梁1、后顶梁侧护板2、掩护梁3、掩护梁侧护板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15、后底座6、中间伸缩立柱7、后伸缩立柱16、前顶梁8、前底座9、前伸缩立柱10、推移伸缩缸11和移动座12,

在后顶梁1的右端头设置有掩护梁3并且在后顶梁1的左端头设置有前顶梁8,在后顶梁1上设置有后顶梁侧护板2并且在掩护梁3上设置有掩护梁侧护板4,在掩护梁3与后底座6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5并且在后顶梁1与后底座6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伸缩立柱7和后伸缩立柱16,在后底座6的左端头设置有前底座9并且在前顶梁8与前底座9之间设置有前伸缩立柱10,在前底座9的左端头设置有移动座12并且在移动座12与前底座9之间设置有推移伸缩缸11,在前底座9上设置有刮板输送机13并且在移动座12上设置有巷道转载机14。

在本实施例中,后顶梁1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在后顶梁1的端头上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在后顶梁1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左铰接孔部91和右铰接孔部92并且左铰接孔部91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伸缩立柱7联接,右铰接孔部9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后伸缩立柱16联接并且后顶梁1的左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与前顶梁8联接,后顶梁1的右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与掩护梁3联接并且后顶梁1的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具有插孔的板状体,左铰接孔部91和右铰接孔部92分别设置为具有插孔的箱状体并且在后顶梁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后顶梁侧护板2。

通过后顶梁1,形成对后顶梁侧护板2、掩护梁3、中间伸缩立柱7、后伸缩立柱16和前顶梁8的支撑连接点,由后顶梁1,实现了与后顶梁侧护板2的连接,实现了与掩护梁3的连接,实现了与前顶梁8的连接,由左铰接孔部91,实现了与中间伸缩立柱7的连接,由右铰接孔部92,实现了与后伸缩立柱16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掩护梁3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在掩护梁3的左端头设置有连接耳,掩护梁3的左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与后顶梁1联接并且在掩护梁3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掩护梁侧护板4,掩护梁3的连接耳设置为具有插孔的板状体。

通过掩护梁3,形成对后顶梁1和掩护梁侧护板4的支撑连接点,由掩护梁3,实现了与后顶梁1的连接,实现了与掩护梁侧护板4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顶梁8设置为矩形箱状体并且在前顶梁8的右端头设置有连接耳,在前顶梁8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插接孔部81并且插接孔部81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前伸缩立柱10联接,前顶梁8的右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与后顶梁1联接并且前顶梁8的右端头的连接耳设置为具有插孔的板状体,插接孔部81设置为具有插孔的沉入凹槽体。

通过前顶梁8,形成对后顶梁1和前伸缩立柱10的支撑连接点,由前顶梁8,实现了与后顶梁1的连接,实现了与前伸缩立柱10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顶梁侧护板2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后顶梁侧护板2设置为沿后顶梁1的侧面部向下延伸分布,后顶梁侧护板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后顶梁侧护板2联接。

通过后顶梁侧护板2,形成对后顶梁1的支撑连接点,由后顶梁侧护板2,实现了与后顶梁1的连接,实现了对中间伸缩立柱7和后伸缩立柱16的保护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掩护梁侧护板4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掩护梁侧护板4设置为沿掩护梁3的侧面部向下延伸分布,掩护梁侧护板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掩护梁3联接并且在掩护梁侧护板4上设置有第一孔体41和第二孔体42,第一孔体41设置为与第一连杆5联接并且第二孔体42设置为与第二连杆15联接。

通过掩护梁侧护板4,形成对掩护梁3、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5的支撑连接点,由掩护梁侧护板4,实现了与掩护梁3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一连杆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连杆15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底座6设置为船形体并且后底座6设置为包含有底板部66、侧面板部67、左连接部62和右连接部63,在底板部66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左连接部62和右连接部63并且左连接部62和右连接部63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66联接,侧面板部67分别设置在底板部66的侧面部并且侧面板部67设置为与底板部66的侧面部联接,左连接部62设置为与中间伸缩立柱7联接并且右连接部63设置为与后伸缩立柱16联接,在侧面板部67的左端头设置有第三孔体61并且在侧面板部67的右端头分别设置有第四孔体64和第五孔体65,第三孔体61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前底座9联接并且第四孔体6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连杆5联接,第五孔体65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杆15联接并且底板部66设置为L字形板状体,侧面板部67设置为条形板状体并且侧面板部67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台阶体,左连接部62和右连接部63分别设置为具有插孔的箱状体并且第三孔体61、第四孔体64和第五孔体65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

通过后底座6,形成对前底座9、中间伸缩立柱7、后伸缩立柱16、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5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三孔体61,实现了与前底座9的连接,由左连接部62,实现了与中间伸缩立柱7的连接,由右连接部63,实现了与后伸缩立柱16的连接,由第四孔体64,实现了与第一连杆5的连接,由第五孔体65,实现了与第二连杆15的连接,由底板部66和侧面板部67,实现了对后底座6船形。

在本实施例中,前底座9设置为包含有前节臂91和后节臂92并且前节臂91设置为与后节臂92铰接式联接,后节臂92右端头设置为与后底座6铰接式联接并且前节臂91的左端头设置为与推移伸缩缸11铰接式联接,前节臂9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前伸缩立柱10铰接式联接并且前节臂91和后节臂92分别设置为端头具有连接耳的矩形箱状体。

通过前底座9,形成对后底座6、前伸缩立柱10和推移伸缩缸11的支撑连接点,由前节臂91,实现了与前伸缩立柱10的连接,实现了与推移伸缩缸11的连接,由后节臂92,实现了与后底座6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5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在第一连杆5的端头和第二连杆15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连接孔,第一连杆5的左端头的连接孔和第二连杆15的左端头的连接孔分别设置为与后底座6联接并且第一连杆5的右端头的连接孔和第二连杆15的右端头的连接孔分别设置为与掩护梁侧护板4联接。

通过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5,形成对后底座6和掩护梁侧护板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5,实现了与后底座6的连接,实现了与掩护梁侧护板4的连接,实现了在后底座6和掩护梁侧护板4之间的侧防护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伸缩立柱7、后伸缩立柱16和前伸缩立柱10分别设置为两节臂式液压缸并且在中间伸缩立柱7的端头、后伸缩立柱16的端头和前伸缩立柱10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轴头部,中间伸缩立柱7的端头的轴头部分别设置为与后顶梁1和后底座6转动式联接并且后伸缩立柱16的端头的轴头部分别设置为与后顶梁1和后底座6转动式联接,前伸缩立柱10的端头的轴头部分别设置为与前顶梁8和前底座9转动式联接,中间伸缩立柱7和后伸缩立柱16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并且中间伸缩立柱7的中心线与后底座6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5-9°,后伸缩立柱16的中心线与后底座6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5-9°并且前伸缩立柱10的中心线与前底座9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5-9°。

通过中间伸缩立柱7,形成对后顶梁1和后底座6的支撑连接点,由中间伸缩立柱7,实现了与后底座6的连接,实现了与后顶梁1的顶升连接,通过后伸缩立柱16,形成对后顶梁1和后底座6的支撑连接点,由后伸缩立柱16,实现了与后底座6的连接,实现了与后顶梁1的顶升连接,通过前伸缩立柱10,形成对前顶梁8和前底座9的支撑连接点,由前伸缩立柱10,实现了与前底座9的连接,实现了与前顶梁8的顶升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推移伸缩缸11设置为两节臂式液压缸并且在推移伸缩缸11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轴头部,推移伸缩缸11的端头的轴头部分别设置为与前底座9和移动座12转动式联接。

通过推移伸缩缸11,形成对前底座9和移动座12的支撑连接点,由推移伸缩缸11,实现了与前底座9的连接,实现了与移动座12的推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座12设置为托架体并且在移动座12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连接耳,移动座12的连接耳设置为与推移伸缩缸11联接并且移动座1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巷道转载机14联接。

通过移动座12,形成对推移伸缩缸11和巷道转载机14的支撑连接点,由移动座12,实现了与推移伸缩缸11的连接,实现了与巷道转载机14的载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后顶梁1、后顶梁侧护板2、掩护梁3、掩护梁侧护板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15和后底座6与中间伸缩立柱7和后伸缩立柱16设置为按照双支撑点的方式分布并且后顶梁1、后顶梁侧护板2、掩护梁3、掩护梁侧护板4、第一连杆5、第二连杆15、后底座6、中间伸缩立柱7和后伸缩立柱16与前顶梁8、前底座9和前伸缩立柱10设置为按照延伸支护面积的方式分布,前底座9与推移伸缩缸11和移动座12设置为按照形成支撑移动座的方式分布并且后顶梁1的中心线、掩护梁3的中心线、后底座6的中心线、中间伸缩立柱7的中心线、后伸缩立柱16的中心线、前顶梁8的中心线和移动座12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第一连杆5和一个第二连杆15设置为组成一组连杆部件并且两组连杆部件分别设置在掩护梁侧护板4与后底座6之间,一个前底座9和一个前伸缩立柱10设置为组成一组前支撑部件并且两组前支撑部件分别设置在前顶梁8的侧面部,两个推移伸缩缸11和一个移动座12设置为组成一组支撑移动座部件。

把底板部66放到煤矿支护地基点上,通过中间伸缩立柱7和后伸缩立柱16的顶升,把后顶梁1进行顶升,把后顶梁1作用在煤矿支护顶板点,带动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5进行展开,使掩护梁3展开,使掩护梁3对后顶梁1的后端面进行防护,把前节臂91和后节臂92展开,通过前伸缩立柱10进行顶升,把前顶梁8作用在煤矿支护顶板点,后顶梁侧护板2对后顶梁1的侧面进行防护,掩护梁侧护板4对掩护梁3的侧面进行防护,把刮板输送机13放到前顶梁8的下面,把巷道转载机14放到移动座12上,通过推移伸缩缸11带动移动座12移动,从而把巷道转载机14与刮板输送机1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附设深入采掘面支护的方式把用于顶板支撑点的前顶梁8、用于地基支撑点的前底座9、具有顶升作用力的前伸缩立柱10和用于主体支护的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翻转展开深入采掘面支护的方式把前顶梁8、前底座9和前伸缩立柱10与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中间伸缩立柱7和后伸缩立柱16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并且中间伸缩立柱7的中心线与后底座6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5°,后伸缩立柱16的中心线与后底座6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5°并且前伸缩立柱10的中心线与前底座9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5°。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中间伸缩立柱7和后伸缩立柱16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并且中间伸缩立柱7的中心线与后底座6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9°,后伸缩立柱16的中心线与后底座6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9°并且前伸缩立柱10的中心线与前底座9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9°。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实施例,中间伸缩立柱7和后伸缩立柱16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并且中间伸缩立柱7的中心线与后底座6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7°,后伸缩立柱16的中心线与后底座6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7°并且前伸缩立柱10的中心线与前底座9的竖向中心线之间夹角设置为7°。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前顶梁8、前底座9、前伸缩立柱10和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通过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对支护点进行支撑,通过前顶梁8增加支护面积,通过前底座9和前伸缩立柱10,对前顶梁8进行支撑,不再中置式端头支架大多为单排立柱并且底座接底面积和顶梁支护面积都小,因此不在单独再增加临时支护,增加了支护的面积和提高了支护的效率。

2、由于设计了前顶梁8、前底座9和前伸缩立柱10,通过前节臂91和后节臂92,实现前顶梁8、前底座9和前伸缩立柱10与后顶梁1的折叠,增加了延伸的长度。

3、由于设计了掩护梁3、掩护梁侧护板4、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5、,通过掩护梁3、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5的折叠,增加了后顶梁1的支护长度。

4、由于设计了推移伸缩缸11和移动座12,实现了刮板输送机13与巷道转载机14的连接,提高了采掘效率。

5、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附设深入采掘面支护的前顶梁8、前底座9、前伸缩立柱10和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本体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内层1设置为化学肥料与植物秸秆或植物叶体的高压形成的混合体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中置式巷道端头液压支架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